中国无线电网 - 无线电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安全管理 | 电力科技 | 电源新闻 | 规划设计 | 环球资讯 | 能源视点 | 企业动态 | 时政要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电力科技 > 筹备期间及赛时无线电管理规定出台 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迈出重要一步
7.biz | 商业搜索

筹备期间及赛时无线电管理规定出台 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迈出重要一步

信息来源:w-v.cn   时间: 2021-05-14  浏览次数:37

  “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特别强调。

  日前,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传来捷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期间及赛时无线电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正式出台,为北京冬奥会的安全保障工作再添基石。

  统领全局的“指挥棒”

  无线电安全保障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包括频率申请与许可、设备核验与贴签、无线电监测与干扰定位三个方面的工作。调度指挥、直播转播、计时记分等重要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确保每个环节的万无一失。

  “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是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无线电管理领域规格最高的规范性文件,将全面统领筹备期间及赛时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的三方面工作为出发点,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对筹备期间及赛时的无线电频率管理、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无线电干扰投诉与监督检查等进行了全面规定,并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冬奥组委以及公安、国家安全、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定位进行了明确说明,确保全面统筹、职责明确、有序协同。

  按照规定,除部分设备外,需要在奥运场馆及特殊控制区域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和发射设备的国内外用户,均需按照规定提前通过北京冬奥会无线电频率申请网站提交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在获得频率使用许可后,还要经过设备核验和标签粘贴,才能在标签注明的时间、区域内使用。“冬奥测试赛期间使用的台站及设备应当在赛前30天完成频率申请,冬奥会正式比赛的频率申请则需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相关负责人说。为方便无线电台站及设备使用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将针对台站和设备搬移的便利性,提供指定地点的核验以及预约的现场核验。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常见的移动设备以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是不需要进行频率申请和标签粘贴的,但必须注意部分功能的使用。”相关负责人特别提示,“这些设备的基础功能可以正常使用,但不能开启无线局域网热点和蓝牙功能。”初步预计,北京冬奥会期间赛场及核心区域将有逾10万部无线电设备投入使用。“对这些功能作出限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各项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

  无线电安保的“冰山一角”

  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的发布是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也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早在2020年,北京冬奥组委就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包括预测频谱需求、创建频谱地图、定义无线电监测网、发布无线电频率申请流程和建立频率协调机制在内的5项无线电频率方面的技术里程碑任务,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技术部门“质量非常高”的肯定评价。

  围绕频率管理这一核心工作,北京冬奥组委先后发布了《北京冬奥会无线电频率申请流程》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无线电频率管理计划》。无线电频率申请流程对冬奥会期间频率使用申请的提交方式、窗口期、审批过程、提交建议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无线电频率管理计划则根据往届冬奥会的经验,将需要提交频率申请的无线电设备分为12类,并给出了各类设备的具体描述、可用频率情况以及使用建议,用户可结合频率使用情况,在使用无线电设备时进行合理的设置,以避免频率资源争夺带来的使用障碍。“今年1月1日,北京冬奥会无线电频率申请网站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我们已经收到71家国内单位和67家境外机构的反馈信息,累计涉及频率使用需求515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提前部署,也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2020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军地相关部门成立了北京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工作,先后发布或编制了《北京冬奥会测试赛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力量配置表》等,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确保重点场馆和重点保障任务定事、定时、定人、定岗、定责;细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保证筹备期间及赛时无线电管理指挥调度顺畅、协同作战有序、应急处置高效。

  冬奥备战的“集结号”

  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的发布,让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也吹响了冬奥备战的“集结号”。按照计划,冬奥会第一阶段的测试活动已于日前落下帷幕。“通过对301场比赛和训练赛的保障,我们对冬奥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一次‘体检’,并以‘实战’为基础对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相关负责人称。

  2月16日至26日、4月1日至10日期间,300余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雪上项目及冰上项目测试活动相继在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和北京赛区成功举办。赛事期间,无线电管理机构科学开展频率管理工作,为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体育总局等43家单位指配赛事频率529条;有效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抽检核验,拦截未经核验设备150余部,确保了逾万台测试活动重要无线电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实战”标准开展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排查工作,投入人员近200名,启动监测站89座,累计监测时长近17000小时,累计处理无线电干扰事件16起,查处“黑广播”案件12起。

  相对于往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难度更大。一方面,赛场环境较为复杂,70%的比赛项目在山区场馆举办,地形地貌、无线电电磁环境差异较大,且天气严寒,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赛时无线电服务保障点位分布在两地三赛区,需要进行跨区域协调,如何保证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一致性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无线电安全保障是一项‘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相关负责人指出,“也就是说,100减1等于0!”为了确保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北京和张家口赛区建设了37个固定监测站,部署了23套移动或便携式监测系统,织就了一张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无线电“安全网”;提前组织对赛事场馆、机场等核心区域及周边开展电磁环境清理整治工作,通过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抽检和无线电设备市场抽查,对违规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行为进行整肃,从源头消除无线电干扰隐患;持续开展非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打击治理“黑广播”“伪基站”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类无线电业务安全、正常运行。

  “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既需要赛时的集中发力,也需要平时的持续发力。”相关负责人称,“我们将以冬奥无线电管理规定为根本,进一步细化无线电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力保赛事的无线电安全。”

  编辑:闫瑾?梁晨

  监制:邵素宏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无线电网证实,仅供您参考